科研大佬的二次创业,这次要冲前1%
01国企私企创业三进三出:遍历不同道路,还是决心二次创业
纵观国内外药物发展史,其本质可以说是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从微观的层面发展到相对来说更宏观的层面;是从小分子药物到单抗、多抗,再到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然后到现在生物行业聚焦的新兴领域——微生态。那么,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态”究竟是什么?它又能为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期的受访者,睿智生合的创始人陈昌发博士投身生物医疗十余年,从国药医工总院到高薪外企,再到曾经一度创办创新药公司,丰富的经验使他得以敏锐地发现微生态的行业风口,并当机立断加注入场,抢占先机。“与其在通用原料的红海里挣扎,不如拥抱品牌原料的蓝海,用循证医学支撑产品的价值”。二次创业,他决心聚焦微生态,做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研发食品、保健品的原料,尝试解决与人体肠道菌群缺失或失调相关的问题,同时确保产品功效和循证医学临床验证的可量化。此外,陈昌发博士团队还计划申报药械(即药和械和医疗器械相结合的药械),聚焦女性微生态菌剂,并拟将独立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后授权作专项开发。
“我们这个公司为什么叫为什么叫睿智生合?睿智生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立言‘睿智创新,合成万物’,就是以这个合成生物学的这个微生态来重构人体的健康系统。”陈昌发博士如是说。
02科研大牛创业:逻辑清晰教你如何扬长避短
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往往因为资金、硬件、软件的缺失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面对前期人力资源问题,陈昌发博士通过找对合伙人,不断修正,让团队人员效率“一个顶十个”——他提到,公司前期的很大部分工作都是从学生时期就相互扶持,相互熟悉的朋友一起完成的。这不仅节省了前期资金投入,更为后续的长远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为了应对初创时期资金短缺,陈昌发博士凭借着在国药集团的项目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成功进行了创业资金的早期积累。
目前,睿智生合研发的针对乙醛脱氢酶的这个菌株已经成功大规模市场化。它能够解决全球 5.4 亿人群的乙醇不耐受。鉴于东亚人群中大约有 40% 的人基因中的乙醇脱氢酶会发生突变,这类人群往往面临着难以代谢酒精相关制品的问题,对他们而言,乙醇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睿智生合开发的能够分解这个乙醇的菌株在东亚国家大受欢迎,睿智生合也与来自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企业进行了合作。
面对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睿智生合并没有选择大开大合的销售方式,而是谨慎地采用了“b+c端”模式,并且考虑到团队内大部分是科研人员出身,直接发展c端(to consumer)会有些吃力,睿智生合更为注重b端(to business)合作,即与企业直接对接进行合作销售,弱化了和个体消费者链接。在推进与b端企业合作的道路上,睿智生合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门路,通过线上短视频推广结合线下邀请企业进行参观的模式来扩大品牌知名度。
作为“科研人”,陈昌发博士还犀利地指出,研发产品只靠原料堆砌的时代已经结束,缺乏科学内核的产品注定短命。睿智生合正在建立科技的“护城河”,充分发挥团队的科研背景优势,用独门技术打造品牌差异化:做的品牌原料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筛的菌株;未来规划将资金投入循证医学,即做适当的临床验证,保证产品功效可验证、可量化,将菌群在体内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各种相互作用,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睿智生合励志成为科学驱动的领航者,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确凿的研发证据以及前沿的科创技术,担负起用科学重塑价值的社会责任。
03任重道远:以科技开拓新蓝海
谈到对睿智生合的布局和期待,陈昌发博士侃侃而谈,热情而详细介绍了睿智生合在诸多领域的布局,例如其在减肥药这个巨大市场上的竞争性。睿智生合从健康人的肠道中筛选模型,适应性进化,从而得到一株菌种,并将这株纯天然的益生菌和司美格鲁肽的产品投了比。虽然睿智生合一个月降重的效果略低于竞品药效,但是睿智生合的益生菌是可以口服的,且不会引起血糖的变化,为减肥药产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于对未来期望,陈昌发博士并不吝于展现他的雄心壮志。他说,创业肯定是九死一生,那么即使做到行业前 10% 还是不够的,要再上一层要做 top 1%,要想做到这个成绩,就一定要充满创业的一个激情。他相信在这个领域通过努力,做到前1%不会花太长时间。
创 业 建 议
作为自称“成功迈出创业第一步的人”,陈昌发博士也给出了他自身对于初创企业如何站稳脚跟的看法:首先就是认准目标,要充分地自信,要充分地有激情,但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创业的艰辛,每个创业者都要在创业和稳定的生活当中做出艰难的取舍。其二就是快速试错、低成本的试错。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试错成本不高,它带来的经验一定会对未来有所帮助。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找对合伙人,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去完善,这样企业才会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