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空气储能产业联盟成立,青海示范项目实现倒送电

9月22日,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其2024年“共创低碳智慧未来”922品牌大会上,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8家单位,正式成立了中国液态空气储能产业联盟。此举标志着中国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的进一步迈进,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推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液态空气储能产业联盟成立,青海示范项目实现倒送电

青海项目倒送电,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大会期间,备受关注的青海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传来捷报——该项目已成功实现倒送电。这一关键步骤标志着项目从建设阶段进入了运营测试阶段,储能发电单元已具备与电网连通的能力。倒送电作为项目调试中的重要环节,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示范项目的投产,使其成为全球发电功率最大、储能规模最为庞大的液态空气储能项目。项目采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将电能转化为低温、常压的液化空气储存,解决了空气存储和恒压释放等技术难题。凭借大规模、长时储能的能力,以及清洁低碳、安全长寿命等优势,该技术为我国的储能技术领域填补了空白,并为推动能源装备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布技术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化

大会还发布了《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测试等提供了系统指导,也为该技术在未来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绿色创新,锂离子电容器投产与“AI+”专项行动启动

除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突破,中国绿发在大会上还宣布了国内首条全碳型锂离子电容器产品线正式投产。全碳型锂离子电容器具备高功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势特性,能够为新能源储能提供可靠支持。这一技术的投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此外,中国绿发还与科大讯飞合作,启动了“拥抱AI 启航未来”专项行动,并成立了北京中绿讯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聚焦研发绿色产业的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旨在通过AI技术的创新应用,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合作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2024-09-06 下午9:35
Next 2024-10-01 下午3:02

相关推荐

  • 圣大管业荣登2025工程管材十大品牌,实力彰显行业引领者地位

    近日,行业权威榜单“2025工程管材十大品牌”正式揭晓,圣大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大管业”)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创新的服务体系及深厚的行业积淀,成功跻身榜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圣大管业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其在工程管道领域的引领者地位进一步巩固。 圣大管业总经理孙友强表示:“荣誉是鞭策,更是责任。我们将坚守‘真诚服务品质生活,竭诚共筑美好城市…

    2025-04-22
    0
  • 破局“无人区”:中国钙钛矿首条GW级产线背后的七年突围战

    钙钛矿不再是试验品,第一次真正变成了工业品。 这个春天属于钙钛矿 江南四月,草长莺飞。 春节刚过,极电光能(简称“极电”)就投入到紧张的“建设、运营、实验、测试”的工作中,办公楼还没有完全建好,设备产能爬坡,实验室配方调配,厂区内自有项目应用还在不断增加……极电的这个春天注定忙碌。 极电中试的0.72㎡钙钛矿组件被用作园区围墙,新建大楼的外立面也在适当的地方…

    2025-04-17
    0
  • 中国智造再担重任!安凯客车实力护航博鳌亚洲论坛

    阳春三月,万象启新,南海之滨,一场国际盛会如期而至。 3月25日-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顶级国际盛会上,安凯客车担当重任,以29辆E60纯电动客车为参会嘉宾提供绿色出行服务,以硬核实力和精益服务为盛会保驾护航。 安凯客车以高端智能化新能源客车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魅力,以卓越服务彰显大国企业担当。 品质…

    2025-04-02
    0
  • 亿纬锂能:技术协同驱动低空经济布局,全产业链优势构筑增长新引擎

    在全球低空经济产业化加速的背景下,亿纬锂能(300014.SZ)近期与小鹏汇天、中航工业的合作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国内少数业务覆盖消费、动力、储能全场景的锂电龙头,亿纬锂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生态协同能力,正成为低空经济赛道的关键参与者。 应用突破:从地面到空中的生态协同 3月18日,亿纬锂能宣布成为小鹏汇天下一代飞行器原理样机的低压锂电池供应商,为其提供…

    2025-03-25
    0
  • 亿纬锂能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先机 丰富技术储备助力锂电池龙头获得卡位优势

    “公司的产品有在人形机器人上应用吗?”在近期的互动平台上,这是电池企业需要解答的投资者问题之一。市场关注的背后,全球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提速,动力电池正迎来新一轮机遇。 不过,也并非所有电池企业都能“分一杯羹”。中国能源报指出,随着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对电池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锂电产业打开新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考验。这也意味着,头部电池企业凭借在锂…

    2025-03-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