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一位博士工匠的十年磨剑“笑傲世界”

“ 20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矩形盾构机,是欧洲人发明的,我的中国同行却将这项古老的技术,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是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副校长、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Gunther Meschke近日在浙江宁波举办的“宁波轨道类矩盾构”技术评价会上,对此项技术研究的牵头者黄毅博士及其团队伙伴所作的赞誉。

集众智创绝招突破“卡脖子”技术

盾构(或称“盾构机”)素有工程机械的“航母”之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地下管廊、铁路公路隧道等重大工程、基础建设领域。

黄毅是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生,2012年毕业后入职宁波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轨道”),同事们都称他”黄博”,现为高级工程师,与盾构打了十几年交道。他说,宁波轨道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仅用4年时间,便顺利打通3条城市地铁线路。不过当时采用较成熟的圆洞单轨盾构技术,遇到狭小逼仄的地下施工空间便难以适应,2013年底,在建设宁波地铁4号线就被卡住了坎。4号线总长35.95公里,其中有2公里线路位于宁波翠柏里老街区正下方,地下可用空间净宽不足14米,在如此狭窄的地下空间作业极为罕见,也是国际性难题

黄毅:一位博士工匠的十年磨剑“笑傲世界”

图一:图为黄毅(左)在施工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在此期间,黄毅偕团队伙伴多次到欧美日等国的盾构同行调研考察,对日本技术尤为关注。他说,日本地铁大多在东京湾一带,与宁波的城市布局、地质构造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中日本推出的矩型盾构,采用全钢架支撑,虽然成本较高,但能较有效的在地下狭窄空间施工,他们视若至宝不轻易示人。

宁波轨道建设分公司党委书记黄贵彬说,我们最初想咬咬牙,从日本买一台“矩型盾构”成品装备,以缓解翠柏里燃眉之急,但日商却以“目前暂无出售计划”为由婉拒。黄毅说,即便能引进其他类似盾构机,对方也处处设防,开出严苛的条件。“事关‘卡脖子’的高端装备与关键技术,不能指望也无法依赖外援引进。”

为此,宁波轨道决定抽调精兵强将,尝试研发适合中国国情与宁波地质条件的“矩型盾构”,黄毅为一线技术负责人。他说,作为一项国际领先的重大课研项目,仅凭宁波轨道单打独斗不行,我们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大平台,参与的有上海隧道设计院、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同济大学等众多一流高校学府、专业机构,组成国内顶尖的地铁盾构攻关团队,将轨道建设工地变成国际级大科研场。

当时摆在黄毅与团队成员面前的有单圆单轨、双圆双轨、矩型双轨等多项国内外的盾构技术。他说,我们经过多方面利弊分析,可行性论证,对包括公认最先进的矩型盾构都予以排除。

既然现行盾构结构都不行,能否考虑椭圆型?黄毅说,经应力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其受力更合理、抗压力更强的结构,不是单纯的椭圆形,而是采用四段不同弧度的曲线,衔接成如同横放的鸭蛋,这便是今天名声远扬的“类矩盾构”技术的创意由来。

对地铁建设来讲,“时间就是金钱”绝非虚言。黄毅与团队伙伴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协力攻关,仅9个月时间,宽11.83米、高7.27米,世界上首台截断面最大、掘进利用率最高的“类矩盾构”精彩亮相,宁波市将其命名为“阳明号”

深耕一线成就“解难高手”

作为全新的技术装备,从实验厂出品到规模化应用,需要通过可行性验证阶段,自不敢贸然先用在情况复杂的4号线上。黄毅说,我们想到地处近郊的3号线高塘桥出入段线 ,将原本准备开渠明挖的部份地段,改为类矩形盾构地下掘进。

新出厂的“类矩盾构”运抵施工现场,上海隧道公司高级工程师潘涛说,我们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从工厂模拟到现场实操变数太大。果然首环试拼装便遇到“下马威”。按设计要求,“类矩盾构”要将每环11片,每片重达数吨高强度钢砼管片,拼接成高7米、宽11米的“类矩环”空间,其精度需要控制在5mm以内,我们耗费多时未能如愿,只得请黄博来 “点拨”。

黄毅在现场观察了两天两夜,终于发现问题。原来随着盾构掘进,管片出现位置偏移,黄毅设计了限位器,将管片夹住定位。接着把拼装机原来各自运行的三个动作,串联成环臂式一个动作 ,使管片拼装精准控制在误差缝隙之内,这才恢复试验施工,闯过了起步难关。

黄毅:一位博士工匠的十年磨剑“笑傲世界”

图二: 图为黄毅(中)与团队成员作技术研讨交流

试验段初战告捷,整个团队移师4号线,也一气呵成,打通了曾被视为畏途的翠柏里超窄地下段。黄毅说,按原来施工方案,仅地面拆迁补偿即需12亿元,而采用“类矩盾构”施工,可节省各类费用达11.4亿,且不拆房不扰民,施工进度快,实现社会、经济、环保等多方面良好效益。

宁波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软土地带,地下土层含水率高达50%,比东京、上海等同类沿海大城市高出10%左右,是目前我国在建地铁中,地层含水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有人将此比喻为‘嫩豆腐打洞’,认为宁波是座不适合建地铁的城市。”黄毅说。我们运用“类矩盾构”系列化技术工法,有效破解了世所罕见的地下海泥层软土开掘作业的国际性难题。

因受到软土地基等因素的干扰影响,最初施工中几次发生多刀盘碰撞。黄毅说,此类问题国外也有遇到,他们较多采用停机再启动,但影响作业效率扭力受损较大。我们研究后,将大小刀盘分别作了刀形改进与结构调整,杜绝了刀盘交错现象。

宁波地铁6号线江南路施工点附近,有三根大自来水管,轨道建设三部工程师张家硕说,我们按常规作了基坑钢管护壁,黄博巡查后认为不妥,说这些水管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更换能够自动调节压力的智能支撑系统,还在水管沿线设立11个监测点。6号线开工2年多来,多次遭遇台风暴雨及东海大潮侵袭,由于采取周密的防控措施,迄今未发现任何异常。

有专家认为,宁波轨道研发攻关的“类矩盾构”,是全球盾构领域真正意义上的首创与新技术革命。而作为一线“操盘手”,黄毅始终怀有一个信念与梦想,就是要将此“国之重器”,对标世界最前沿,精心打磨成精品极品。

“类矩盾构”问世后,从1.0版到 5.0版,黄毅与团队成员不断深化研发迭代升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的改革创新。他说,最初推出的盾构刀盘体系,由两个“X型”大刀盘加一个“I型”小刀盘组合而成,3个刀盘同步作业,形成全断面百分百切削,这也是其独特优越性。

此后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通过程序预设,盾构机能够自动调节运行速度与刀盘角度,增强了安全性可靠性。随着技术、工法的不断优化,盾构作业效率也大为提升,如管片拼装,最初每块作业时间需30分钟,后缩短为15分钟,现需仅5分钟。掘进速度则由原来每天的2-3米,达到现今每天10米,增加了三倍多。对此丰硕成果,黄毅说,我是农家子弟,深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舍此别无他途。

咬定青山不计险终成“遥遥领先”

黄毅还千方百计创新“类矩盾构”的应用场景,使其发挥更多的功能与效能。东钱湖地铁调度场线,原本采用明挖方案,不料动工时发现地下有条国防电缆,只得暂停下来。正当工程队一筹莫展之际,黄毅闻讯赶来,建议改为“类矩盾构”开掘,从电缆下面穿越而过。接着又将沙石建材堆成“人造山坡”,增加盾构施工要求的土层荷载,仅一个多月,就把几乎搁浅的调度场线顺利打通了。

宁波8号线丽园南路站的会车线,为争抢时间需单双轨同步相向施工,这使单圆洞与“类矩”洞容易出现“互吸”偏差。根据委托的地铁设计院模拟预期,偏差可能超过12厘米。

“这难题全世界也找不到先例可作参考。”宁波轨道盾构部工程师刘腾去作汇报,黄毅建议将盾构轴线向外侧偏3厘米。刘腾说,这个纠偏角度远低于测算估值,我们有些将信将疑。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反弹值为4厘米,两相抵冲仅1厘米之差,安然通过了最危险的交叉段,大伙喜出望外,又叹服不已。

黄毅:一位博士工匠的十年磨剑“笑傲世界”

图三:图为工程技术人员为首台“类矩盾构”作投产前检查调试

“类矩盾构”不断创新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来自郑州、南京、杭州等众多城市的地铁同行,纷纷幕名前来学习考察,推广移植的先进技术、工法,亦广受欢迎好评。

在历时10年的不懈努力与坚守中,黄毅团队先后获得42项国内外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占据了全球地铁盾构领域的制高点,成为真正的“遥遥领先”。黄毅说,目前面向六代机,我们仍在加强技术研发与储备,努力使“类矩盾构”这项高新技术,在国际竞争的赛道上,持续保持领军者的地位。

作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内地铁行业有影响的技术新秀,黄毅还发起成立了劳模创新联盟,集聚参与宁波轨道施工、设计、科研等20余家单位的劳模、技术骨干,交流探讨技术研及时解决一线难题,硕果累累。

近日在宁波举行的阳明号“类矩盾构”技术成果评价会上,面对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学者,黄毅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各位“大咖”争相发言,对技术成果与主讲人深表赞许。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周创兵、韩国工程院院士李寅模、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梁春辉等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类矩盾构”作为中国首创性、原创性、国际领先的高端装备与施工工法,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广阔应用前景。

原国际隧道协会副主席、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JamaIRoStami说,黄博士牵头研发的这项先进诱人技术,在欧美国家也有需求,尤其在欧洲许多古老的小城,道路狭小建筑密集,“类矩盾构”可为城市地下交通建设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作者:丹辰)

图片供稿:宁波市轨道交通公司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2024-12-13 下午8:44
Next 2024-12-16

相关推荐

  • 男子两度偷拍合租女租客洗澡,律师:若是用户个人行为、平台或不承责

    近日,深圳一名合租男子在出租房公用卫生间偷拍女租客被行政拘留一事引发媒体关注。 据了解,租房平台都会设立信用黑名单机制,如租客在租住期间发现严重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采取“拉黑”、清退措施。但是该名男子在初次被行政处罚后,刻意隐瞒违法事实,在租房平台方拉黑程序完结生效前,又在该平台上租了另一区域的房源再次犯案。目前平台已对偷拍合租男子完成“拉黑”清退程序,该…

    8小时前
    0
  • 欧铂丽玄关:艺术之门,开启居家美学新篇章

    在家的第一道风景线——玄关,不仅是内外空间的过渡,更是家居美学的初体验。欧铂丽玄关,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和精湛工艺,为每一位归家的主人打造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欧铂丽玄关的独特魅力,感受其背后的生活哲学与美学追求。 艺术之门,彰显个性品味 欧铂丽玄关设计,拒绝千篇一律,每一扇门都承载着主人的独特品味与个性。从简约线条到繁复雕花,从现…

    2天前
    0
  • RCEP助力中菲经贸新飞跃:首都银行(中国)引领金融合作新篇章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其在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增长、释放经济复苏政策红利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2023年6月,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这一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表示,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对各成员国而言意味着最大的…

    2天前
    0
  • 中视政之传媒创始人陈文与李政之:传媒领域的创新引领者

    在传媒行业的广袤天地中,有两位优秀的人物正以独特的方式,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机构、科研院所、学校等打造着全方位的宣传服务体系。他们就是中视政之传媒服务公司的创始人陈文和李政之。 陈文,一位在传媒领域绽放光彩的女性。曾就职于中新社和央视,担任过记者和主持人的她,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在中新社期间,陈文深入新闻现场,以敏锐的新闻视角挖掘出诸多有价值的报道,为公众…

    5天前
    0
  • MBM大事纪 | 细数港中大(深圳)MBM2024年度高光时刻

    2024年,全球经济浪潮澎湃,世界格局持续演变。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打破产业边界,重塑商业格局。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稳健前行,需敏锐洞察行业动向,大胆跨界创新,汲取多元灵感,以激发强劲动力。 这一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MBM坚定地走过了意义非凡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MBM项目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环境中不断探索创新,深耕学术领域,跨界交…

    6天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