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正山茶到创制金骏眉:一位茶人的守正与破局

一杯红茶的传奇与重量

在中国茶界,“金骏眉”三个字是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这款每斤售价逾万元的红茶,不仅开创了芽头制茶的先河,更以独特的蜜香与甘醇口感,重新定义了武夷红茶的价值体系。据悉,金骏眉自2005年问世以来,在20年间声名鹊起,不仅带动全国高端红茶市场规模增长,更成为中国高端红茶的代表,至今仍旧照亮着中国红茶市场的发展前路。

wps_doc_0.png

作为首泡金骏眉的缔造者,78岁的梁骏德始终隐于武夷山桐木村的云雾深处。今日,笔者走进世界红茶发源地,试图揭开这款传奇茶叶背后的故事。

wps_doc_1.jpeg

武夷山深处四百年茶脉的传承者

清晨的桐木村,山岚缭绕,溪水潺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土地,孕育了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wps_doc_2.jpeg

正山小种的基因密码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骏德先祖盖一公携族人自江西迁居至此,开山种茶。彼时,因制茶工艺失误,意外催生出带松烟香的红茶,这便是正山小种的雏形。清初,江氏已成当地最大茶商,第十九代先祖江春臻的制茶技艺被写入族谱:“雀舌经营能善变,龙团更改料谁猜”——诗中“雀舌”“龙团”的意象,恰印证了第十九代先祖江春臻不仅对制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更懂得如何将千载茶文化的魅力通过语言讲述,是结合实践和理论的茶人。

wps_doc_3.jpeg

梁骏德:从学徒到宗师

梁骏德,作为骏德茶业的创始人,正山小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者,本是制茶世家江氏第二十二代长子,因母族无嗣而冠母姓改江为梁。

在茶香中长大的梁骏德,15岁随父辈学习正山小种初制工艺。从“采摘一芽两三叶”的标准,到萎凋、揉捻、发酵等特定工序的精准把控,他展现出超常悟性。1968年,20岁的梁骏德成为生产队技术骨干,负责正山小种的工艺把关。

“制茶如修行,差一分火候便少一寸韵味。”梁骏德回忆道。1982年土地承包政策实施后,他自建初制厂,2012年成功复原失传的“过红锅”古法工艺——这项需在200℃铁锅中徒手翻炒茶叶的技艺,将正山小种的纯正松烟香还原至明代风味。

wps_doc_4.png

金骏眉诞生记:一场偶然与必然的相遇

2005年6月,两位北京茶商在武夷山提出大胆构想:“能否用纯芽头制作顶级红茶?”当时市场上尚未出现芽头制红茶工艺,但梁骏德凭借数十年经验判断:芽头虽娇嫩,但内含物质丰富,或可突破传统。

1.5斤鲜叶的豪赌

实验从凌晨4点开始。梁骏德深入海拔1200米的茶园,手工采摘1.5斤芽头——这意味着需在3万颗茶芽中精选。经过72小时的调试,2005年6月8日,首批干茶出炉:金毫显露,条索紧细如眉,冲泡后汤色金黄透亮,蜜香裹挟花果香层层绽放。

wps_doc_5.png

命名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茶形似秀眉,不如以‘眉’为名?”北京茶商的提议得到众人认可。为致敬创制者,取梁骏德的“骏”字联结,初定名“骏眉”。次年,当采用一芽一叶原料制作时,为区分等级,芽头茶定名“金骏眉”,叶茶则为“银骏眉”。

破茧成蝶:金骏眉为何诞生于梁骏德之手?

金骏眉的横空出世,看似源于偶然的客商提议,实则有其必然性:

技艺积淀:二十二代的味觉基因  

梁家22代制茶经验,赋予其对茶叶物质转化的深刻理解。在调整萎凋、发酵时间时,梁骏德能精准预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芽头细胞壁薄,发酵时间必须精确控制。”他向笔者展示的工作笔记中,详细记录着他制茶的工艺参数。

wps_doc_6.jpeg

工艺革命:蜜香密码的破解

传统正山小种需经松木烟熏,但梁骏德自有独特的制茶工艺,既保留芽头鲜爽,又催生独特蜜香——这正是金骏眉风靡市场的关键。

产业启示:传统与现代的和解

金骏眉的诞生,带来三重产业变革:

1. 价值重构:打破“红茶即廉价”的认知,带动武夷红茶均价跃升

2. 工艺创新:推动行业建立芽头茶分级标准,催生高端红茶子品类

3. 文化输出:带动武夷山茶旅融合,2023年当地茶文化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wps_doc_7.jpeg

茶山回响:一个匠人的时代答卷

采访尾声,梁骏德带笔者登上茶山。远处,2200亩生态茶园层叠如浪;近处,工人们正在复刻明代“过红锅”工艺。当问及如何看待“金骏眉之父”的称号时,这位非遗传承人淡然一笑:“茶比人长久。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祖先的智慧传下去,再为后人开条新路。”

行业镜鉴:守正创新的中国样本

在金骏眉问世19年后回望,其价值早已超越商业成功:

– 它证明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可达成和解

– 它展现地域特色与消费升级的融合路径

– 它为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范本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所言:“金骏眉的价值,在于让世界透过一杯茶,看见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

离开桐木村时,细雨初歇。茶山云雾中,采茶人的身影若隐若现。这场跨越400年的传承,在梁骏德手中既接续了古法制茶的匠心,又开辟出品类创新的通途。或许,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失根。当金骏眉的蜜香飘向世界,这片东方树叶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的传奇。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2025-03-19 上午10:17
Next 2025-03-19

相关推荐

  • 上海德芬传媒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建桥学院共建品牌合作中心,开启校企协同发展新篇章

    2025年4月30日,上海 —— 在深化产教融合、赋能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德芬传媒技术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德芬传媒”)与上海建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正式宣布共建“品牌合作中心”,并于今日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品牌孵化、数字内容创作、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圈,为文化传媒行业注入新动能。 强强联合,构建品牌赋能新范式…

    6小时前
    0
  • “京黔协作”助力贵州刺梨走向世界2025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暨产业大招商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

    4月28日,2025“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暨产业大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推介会以“从贵州来 到世界去”为主题,旨在面向北京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全方位推广贵州刺梨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理念,倡导绿色饮食生活方式,提升品牌市场认知度与影响力。 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以及中…

    9小时前
    0
  • 从千亿活菌到多元布局,菌小宝的健康征程不止步

    当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发强烈,益生菌市场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这一市场的蓬勃发展,既反映出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也为健康管理领域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竞争激烈的益生菌市场中,菌小宝凭借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出色的创新能力,成功崭露头角。 菌小宝的背后,是集团母公司近20年在益生菌功能、工艺以及活性研究等多领域的深厚沉淀。如此雄厚的技术积累,为菌小宝的产品研…

    9小时前
    0
  • 菌小宝:创新领航,开拓益生菌产业新征程,共筑微生态健康远景

    当下,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益生菌作为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物质,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菌小宝作为中国专业益生菌品牌的佼佼者,历经 20 多年的钻研与技术创新,已然成为行业的标杆。其以 “全生命周期肠道微生态健康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为品牌定位,引领着益生菌行业不断向上发展。 这一定位充分展现了菌小宝对人类肠道健康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人类健康从 “抗…

    9小时前
    0
  • 徕科技术螺杆阀系列深度剖析:多款产品满足多样化工业点胶需求

    在现代自动化精密点胶领域,螺杆阀因其出色的流量控制和材料适应性而备受青睐。深圳徕科技术旗下包括多款不同规格的螺杆阀,以满足从医疗设备到汽车制造等多样化工业需求。以下是对各款产品的详细介绍: 大流量螺杆阀LK-RS50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徕科大流量螺杆阀LK-RS50采用高强度驱动系统和特别设计的螺杆结构,使其能够高效处理如硅胶和热熔胶等高粘度材料。其驱动系统能…

    1天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