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正山茶到创制金骏眉:一位茶人的守正与破局

一杯红茶的传奇与重量

在中国茶界,“金骏眉”三个字是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这款每斤售价逾万元的红茶,不仅开创了芽头制茶的先河,更以独特的蜜香与甘醇口感,重新定义了武夷红茶的价值体系。据悉,金骏眉自2005年问世以来,在20年间声名鹊起,不仅带动全国高端红茶市场规模增长,更成为中国高端红茶的代表,至今仍旧照亮着中国红茶市场的发展前路。

wps_doc_0.png

作为首泡金骏眉的缔造者,78岁的梁骏德始终隐于武夷山桐木村的云雾深处。今日,笔者走进世界红茶发源地,试图揭开这款传奇茶叶背后的故事。

wps_doc_1.jpeg

武夷山深处四百年茶脉的传承者

清晨的桐木村,山岚缭绕,溪水潺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土地,孕育了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wps_doc_2.jpeg

正山小种的基因密码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骏德先祖盖一公携族人自江西迁居至此,开山种茶。彼时,因制茶工艺失误,意外催生出带松烟香的红茶,这便是正山小种的雏形。清初,江氏已成当地最大茶商,第十九代先祖江春臻的制茶技艺被写入族谱:“雀舌经营能善变,龙团更改料谁猜”——诗中“雀舌”“龙团”的意象,恰印证了第十九代先祖江春臻不仅对制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更懂得如何将千载茶文化的魅力通过语言讲述,是结合实践和理论的茶人。

wps_doc_3.jpeg

梁骏德:从学徒到宗师

梁骏德,作为骏德茶业的创始人,正山小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者,本是制茶世家江氏第二十二代长子,因母族无嗣而冠母姓改江为梁。

在茶香中长大的梁骏德,15岁随父辈学习正山小种初制工艺。从“采摘一芽两三叶”的标准,到萎凋、揉捻、发酵等特定工序的精准把控,他展现出超常悟性。1968年,20岁的梁骏德成为生产队技术骨干,负责正山小种的工艺把关。

“制茶如修行,差一分火候便少一寸韵味。”梁骏德回忆道。1982年土地承包政策实施后,他自建初制厂,2012年成功复原失传的“过红锅”古法工艺——这项需在200℃铁锅中徒手翻炒茶叶的技艺,将正山小种的纯正松烟香还原至明代风味。

wps_doc_4.png

金骏眉诞生记:一场偶然与必然的相遇

2005年6月,两位北京茶商在武夷山提出大胆构想:“能否用纯芽头制作顶级红茶?”当时市场上尚未出现芽头制红茶工艺,但梁骏德凭借数十年经验判断:芽头虽娇嫩,但内含物质丰富,或可突破传统。

1.5斤鲜叶的豪赌

实验从凌晨4点开始。梁骏德深入海拔1200米的茶园,手工采摘1.5斤芽头——这意味着需在3万颗茶芽中精选。经过72小时的调试,2005年6月8日,首批干茶出炉:金毫显露,条索紧细如眉,冲泡后汤色金黄透亮,蜜香裹挟花果香层层绽放。

wps_doc_5.png

命名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茶形似秀眉,不如以‘眉’为名?”北京茶商的提议得到众人认可。为致敬创制者,取梁骏德的“骏”字联结,初定名“骏眉”。次年,当采用一芽一叶原料制作时,为区分等级,芽头茶定名“金骏眉”,叶茶则为“银骏眉”。

破茧成蝶:金骏眉为何诞生于梁骏德之手?

金骏眉的横空出世,看似源于偶然的客商提议,实则有其必然性:

技艺积淀:二十二代的味觉基因  

梁家22代制茶经验,赋予其对茶叶物质转化的深刻理解。在调整萎凋、发酵时间时,梁骏德能精准预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芽头细胞壁薄,发酵时间必须精确控制。”他向笔者展示的工作笔记中,详细记录着他制茶的工艺参数。

wps_doc_6.jpeg

工艺革命:蜜香密码的破解

传统正山小种需经松木烟熏,但梁骏德自有独特的制茶工艺,既保留芽头鲜爽,又催生独特蜜香——这正是金骏眉风靡市场的关键。

产业启示:传统与现代的和解

金骏眉的诞生,带来三重产业变革:

1. 价值重构:打破“红茶即廉价”的认知,带动武夷红茶均价跃升

2. 工艺创新:推动行业建立芽头茶分级标准,催生高端红茶子品类

3. 文化输出:带动武夷山茶旅融合,2023年当地茶文化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wps_doc_7.jpeg

茶山回响:一个匠人的时代答卷

采访尾声,梁骏德带笔者登上茶山。远处,2200亩生态茶园层叠如浪;近处,工人们正在复刻明代“过红锅”工艺。当问及如何看待“金骏眉之父”的称号时,这位非遗传承人淡然一笑:“茶比人长久。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祖先的智慧传下去,再为后人开条新路。”

行业镜鉴:守正创新的中国样本

在金骏眉问世19年后回望,其价值早已超越商业成功:

– 它证明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可达成和解

– 它展现地域特色与消费升级的融合路径

– 它为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范本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所言:“金骏眉的价值,在于让世界透过一杯茶,看见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

离开桐木村时,细雨初歇。茶山云雾中,采茶人的身影若隐若现。这场跨越400年的传承,在梁骏德手中既接续了古法制茶的匠心,又开辟出品类创新的通途。或许,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失根。当金骏眉的蜜香飘向世界,这片东方树叶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的传奇。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2025-03-19 上午10:17
Next 2025-03-19

相关推荐

  •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研究:高铁网络赋能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

    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不仅让出行更便捷,亦带动绿色未来驶入正轨。 如果有人说 “我开电动车是为了保护环境”,相信环保倡导者一定会感到欣慰。无论如何,电动汽车已重塑了整个汽车业格局,全球主要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今也纷纷加入电动车的竞争行列。在这场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中,中国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市场去年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近三分之二的份额,欧洲和美…

    5小时前
    0
  • 淘科与CATL在日共同举办储能电站投资论坛,引爆行业关注

    2025年9月2日,淘科能源集团与宁德时代(CATL)在日本东京共同举办了储能电站投资行业研讨会,因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的投资与开发在近两年是日本能源业界的大热点,此次活动吸引了投资商、金融机构、大型电力公司、电力聚合商(aggregator)、政策研究者等能源上下游企业超350人报名,抽选后当天200位业内参与盛会,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行业研讨会首先由关…

    1天前
    0
  • 绿动未来——广东华兴银行以绿色金融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水泥窑烟气减下来,银行收益升上去。”在广东某大型水泥企业中控室,实时大屏跳动的熟料能耗曲线,成为广东华兴银行绿色信贷成效的新注脚。这是全国首批落地的建材行业转型金融案例之一,也是华兴银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的缩影。 在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的部署下,广东华兴银行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通过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推动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

    1天前
    0
  • 广东华兴银行以“三化”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2025年以来,阿里、京东等司法拍卖平台已有超过120笔城商行、农商行股权遭遇折价或延期,个别标的甚至打到四折。表面看是“估值缩水”,深层次却是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实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者统一? “与其盯着今天的价格,不如把周期拉长。”——这正是广东华兴银行给出的答案:不追求眼前股权溢价,做好科技…

    1天前
    0
  • 雷鸟创新宣布与B&O合作,2025年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

    北京时间 9 月 5 日 IFA 2025 期间,全球 AI+AR 眼镜领先品牌雷鸟创新(RayNeo)  宣布与拥有百年历史的丹麦殿堂级音响 Bang & Olufsen 达成全球长期技术合作。未来,Bang&Olufsen 将为雷鸟旗下新品提供专业音频调校能力“Audio by Bang & Olufsen”,共同推动 AI 与 …

    1天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