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两年看着爷爷不泡茶的门店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不少人心里打鼓:扩张这么快,会不会出问题?尤其是想加盟的人,更是纠结得不行——跟着扩张能分到红利,还是会被“快节奏”拖垮?
其实啊,光看开店数量没用,得拆开它的扩张策略仔细瞧,才能明白对加盟商来说到底是风险还是保障。
控量不贪多,区域保护给足生存空间
见过太多奶茶品牌扩张的“骚操作”:同一商圈恨不得挤五家店,加盟商们从早到晚打价格战,最后谁都赚不到钱。爷爷不泡茶在这事儿上倒是挺“轴”,死磕“区域保护”,说啥都不搞“内部卷”。
就拿一线城市来说,两家店之间最少得隔着3公里,相当于从地铁站走到写字楼的距离,保证各自的客流不重叠;到了县城更谨慎,一个县城最多开2家,还得分别守着老城区和新开发区。
更关键的是,总部会拿着计算器算“饱和值”,比如一个城市有多少人口、人均奶茶消费多少,算出最多能开多少家店,满了就立刻停招。不像有些品牌,只要有人交钱就批加盟,管你死活。这种“宁愿慢点开,也要保生存”的思路,对加盟商来说可不是束缚,是给生意上了道“安全锁”。
先建供应链,再铺店,原料稳定不发愁
做奶茶生意的都知道,扩张最怕“掉链子”,尤其是原料供应。前阵子有家网红奶茶店,因为扩张太快,供应链没跟上,结果新店连招牌原料都断货,只能临时换配方,老顾客喝着不对味,直接就跑光了。
爷爷不泡茶的打法挺实在:先把供应链搭结实了,再慢慢铺店。这几年在武汉、成都、广州建了好几个大仓储中心,跟孝感米酒的非遗作坊、恩施玉露的茶园都签了长期合作,核心原料像米酿、栀子茶底这些,全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爷爷不泡茶在四川乐山的栀子花采摘项目,带动当地数家花茶加工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建立起栀子花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全产业链。
▲ 图源新华网,图为茶农在四川龙骨山茶业有限公司栀子花种植区采摘栀子花
哪怕你把店开在偏远的县城,也不用担心原料问题。“乐山的情况是公司推进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缩影,产品也是有研发部不断地迭代焕新,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而且原料成本透明得很,总部每个月都会公示采购价,加盟商随时能查,不用担心中间被加价,这种“供应链先行”的扩张,让加盟商不用天天操心“明天能不能拿到货”,能踏踏实实琢磨怎么卖好每一杯茶。
培训跟得上,新店上手快,降低试错成本
扩张速度快,最怕新人跟不上趟。想想看,一个从没开过店的小白,突然扔给他一家奶茶店,不慌才怪。爷爷不泡茶在培训这事儿上,简直把“保姆式服务”做到了家。
不管你有没有经验,加盟后都得去总部“闭关”15天。别以为是走形式,从茶底冲泡的水温(比如空山栀子得用85℃的水,差5℃香味就不对),到收银系统怎么快速点单,甚至连“顾客说太甜了怎么回应”这种细节,都有专门的教程。
更贴心的是“带店督导”——培训完不是撒手不管,督导会跟着去新店,驻店指导整整一周。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支持,让新手加盟商少走了太多弯路,试错成本降了一大截。
严选加盟商,拒绝“快招快赚”,筛掉潜在风险
有些品牌扩张就靠“快招”:网上打广告说“三个月回本”,只要交加盟费就给授权,不管你适不适合做奶茶。
结果呢?加盟商良莠不齐,有的店卫生差,有的偷工减料,最后把品牌口碑全搞砸了。
爷爷不泡茶在选加盟商这事儿上,眼光刁得很。不光看你有没有钱,更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做好餐饮这个行业,面试的时候会聊餐饮行业的经营理念,要是你张嘴就说“想靠加盟赚快钱”,基本直接pass掉了。
签了合同也不是一劳永逸,前三个月是“考核期”,总部会派人暗访,查卫生、尝口味、看服务,要是达不到标准,先警告整改,再不行就直接解约。
这种“严进严管”的模式,虽然让扩张速度慢了点,却保证了每家店的有序的出餐质量和服务质量。
写在最后:
说到底,爷爷不泡茶的扩张不是“撒胡椒面”似的乱开,而是带着加盟商“稳扎稳打”。区域保护防内耗,供应链托底保稳定,培训体系降风险,严选机制护口碑。对加盟商来说,这样的扩张哪是风险,分明是带着你一步步把生意做扎实的保障。要是真想加盟,遇上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品牌,其实更值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