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将于12月15日在山西省长治市启幕,配套展览“遗珠——八至十一世纪中国唐宋木构建筑的标识”也同时开启。作为会议的重要一环,多位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重量级专家于12月13日-14日前往山西,对太原晋祠,忻州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以及长治法兴寺、崇庆寺等早期木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学术召集人,与国际国内专家团队一道,深入探讨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考察团队专家还包括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原办公室主任、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顾问约瑟夫·金(Joseph King),国际知名中国学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中国馆馆长夏南希(Nancy S. Steinhardt),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原理事、总干事特别顾问加米尼·维杰苏里亚(Gamini Wijesuriya),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理事会理事、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知名建筑学家李相海(Lee Sang Hea)等。此次考察不仅是对山西早期木构建筑独特价值与文化魅力的一次国际展示,更是提升其在国际层面影响力的重大机遇。专家们的考察结果和建议将为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支持。
本次国际专家考察的几处重要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在考察过程中,国际专家深入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晋祠与当地文物保护专家交流,了解晋祠的历史背景和保护措施;参观佛光寺东大殿和南禅寺,分析其在唐代建筑中的代表性和技术成就,研究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参观观音堂、崇庆寺、法兴寺,研究宋代、明代彩塑和木构建筑,讨论这些寺庙在佛教艺术和建筑史上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考察,国际专家团队对山西早期木构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宝贵的保护和修复建议。国际专家团队的此次山西之行,将为山西乃至中国、亚洲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
随着“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的临近,我们期待与国际、国内遗产保护专家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平台,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
本网站提供的草稿箱预览链接仅用于内容创作者内部测试及协作沟通,不构成正式发布内容。预览链接包含的图文、数据等内容均为未定稿版本,可能存在错误、遗漏或临时性修改,用户不得将其作为决策依据或对外传播。
因预览链接内容不准确、失效或第三方不当使用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错误、商业风险、法律纠纷等),本网站不承担赔偿责任。用户通过预览链接访问第三方资源(如嵌入的图片、外链等),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本网站不对其安全性、合法性负责。
禁止将预览链接用于商业推广、侵权传播或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违者需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预览链接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用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过网站指定渠道提交删除请求。
本声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争议解决以本网站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本网站保留修改免责声明的权利,修改后的声明将同步更新至预览链接页面,用户继续使用即视为接受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