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7日,沈阳飞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丹接受《向阳新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录片摄制组采访,分享企业从家庭餐饮到现代化食品工厂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以及扎根家乡新民、以水饺产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民营企业扎根乡土、赋能区域经济提供了生动范例。
作为新民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沈阳飞龙食品的发展轨迹深深烙印着“传承与创新 的基因。早在三十年前,马丹的父亲以厨师出身的专业积淀,创办了餐饮品牌,凭借地道口味积累了深厚口碑;2011 年,企业顺应市场趋势完成转型升级,建立标准化生产工厂,将传统水饺制作工艺与现代工业理念相结合,开启了规模化发展之路。马丹,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家族事业,如今全面负责销售板块,为企业注入了年轻化的市场思维与创新活力。

“扎根家乡就要用好家乡的资源,带动家乡的发展。” 马丹在采访中谈到,企业始终坚持“食材本土化、工艺标准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思路,深度融入本地产业生态。在产业链上游,与当地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向采购新鲜蔬菜、本地养殖猪肉等原材料,不仅为水饺产品注入了“新民味道”,更带动了本地种植、养殖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增收”;针对新民丰富的蔬菜资源,企业创新推出莲藕馅水饺等特色产品,成为本地畅销爆品,同时自研东北酸菜饺子工艺,与区域内三百余家酸菜厂形成差异化互补,丰富了东北特色食品矩阵。
在产业升级与模式创新方面,马丹带领企业打破了本地传统面食的销售局限。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流程,将传统手工技艺转化为可复制的工业标准,同时创新推出真空包装、礼盒装、家庭装等多元形态,适配餐饮、超市、家庭等不同消费场景;借助线上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媒体渠道,让新民水饺走出本地,销往沈阳主城区及周边城市,拓宽了市场边界。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将场景化营销与本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开发湖畔养生水饺等特色产品,使水饺成为外地游客的伴手礼首选,推动本地家常菜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助力家乡旅游产业的价值升级,实现了“食品产业 + 旅游产业”的双向赋能。

目前,沈阳飞龙食品已形成“自动化生产 + 手工精制”并行的模式,吸纳 130 余名本地村民就业,为员工缴纳保险、提供优厚薪资待遇,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的需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从技术输出到市场拓展,企业已构建起覆盖种植、养殖、生产、销售、旅游的完整产业生态,全方位带动了家乡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谈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马丹的理解朴实而坚定:“干就要干得漂亮,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她始终坚守“自己不吃的产品绝不卖给消费者”的底线,将实干精神与责任担当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在守护好父辈传承的产业基础上,马丹持续带领团队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不断优化产品工艺与管理模式,用年轻化的视角推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同时,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从四川地震时的爱心捐款,到辽宁洪灾、西安疫情期间捐赠价值数十万元的水饺、包子等物资,再到每年为周边敬老院、福利院送爱心餐、帮扶贫困户,马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营企业“反哺社会、回馈家乡”的初心使命。
马丹的实践,生动展现了民营企业家“坚守匠心、勇于创新、担当社会责任”的时代风貌,也印证了民营经济法颁布后,民营企业在政策支持下焕发出的强劲发展活力。《向阳新程》摄制组表示,将持续聚焦这类扎根乡土、赋能区域的民营企业,深入挖掘其“以产业兴乡、以责任惠民”的发展经验,通过国家级传播平台讲好飞龙食品的品牌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东北特色水饺的魅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供稿:《向阳新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录片摄制组、沈阳飞龙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