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2025年9月10日,曼谷BANGKOK CONVENTION CENTER的聚光灯下,“GREE”标识在舞台中央格外醒目。这场以“A Decade of Trust, Forward Together (十年信任,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吸引了来自新加坡、泰国、印尼的1200余名核心经销商与合作伙伴。当格力宣布在东南亚正式迈入品牌自主运营新时代时,现场的掌声不仅是对格力新品的认可,更是对一家中国企业十年全球化征程的致敬。

彼时的场景,与2015年印尼格力刚成立时形成鲜明对照。十年前,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市场还多以OEM代工的身份隐匿于产业链后端,品牌话语权几乎为零;十年后,格力不仅在印尼空调市场站稳脚跟,更将自主品牌的旗帜插在了新加坡乌节路、曼谷暹罗广场等核心商圈。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5年上半年,格力海外营收达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主品牌占出口总额70%,“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品牌占比超85%,远超行业均值。而在东南亚市场,其自主品牌出口份额从30%跃升至80%,经营利润屡创新高。

这场跨越十年的蜕变,不仅是格力全球化战略的成功转型,更是中国家电企业从“产品出口”迈向“品牌出海”的生动写照。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欧美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格力在东南亚的快速崛起,为中国制造的高端化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格力路径”。

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东南亚成全球化战略“黄金支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与出口国,空调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70%至80%,在全球空调出口市场中,中国占比高达80%。2024年,中国空调年产量突破2亿台,市场规模持续稳健增长,长期稳坐全球空调市场主导地位。但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欧美市场贸易壁垒加剧等问题,迫使中国家电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极。

东南亚恰在此时进入全球家电企业的视野,成为全球家电企业的“必争香饽饽”。这片区域,坐拥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规模、第三大人口(约6.8亿人)和第六大消费市场,空调渗透率却不足30%,远低于中国(超60%)和日本(超90%),市场空间亟待挖掘。

权威机构预测,到2028年,东南亚空调市场规模将超50亿美元,销量破15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市场之一。

驱动市场增长的三大核心动力清晰可见:热带气候决定了空调是生活必需品,全年高温高湿的环境让制冷需求贯穿四季;城市化进程加速催生了大量新建住宅和商业建筑,仅印尼雅加达、泰国曼谷等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规模就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中产阶级群体已扩大至3.6亿人,消费能力提升推动高端空调市场扩容,节能、智能、健康类产品需求激增。

东南亚的战略价值不止于市场潜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域,东南亚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9%,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不仅加速了人员与物资流动,更搭建起家电产品出海的物流桥梁,使中国空调运往东南亚的运输成本降低15%,交货周期缩短至7-10天。

各国推出的外资优惠政策更形成了“政策洼地”:印尼为本地化生产企业提供最高10年的所得税减免,泰国对高科技制造企业实施关税豁免,新加坡则凭借自由港优势和金融中心地位,成为企业辐射周边市场的枢纽。格力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正是看中其“区域中心”属性,以此撬动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市场,形成全域增长格局。

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进一步放大了东南亚市场的吸引力。新加坡的“Green Mark”认证对空调能效的要求堪称全球顶尖,泰国自2025年起禁售1级以下能效空调。

这种政策驱动的绿色转型,与格力长期坚持的“绿色智能”研发方向不谋而合。2024年,格力节能型空调在东南亚的销量占比节节攀升,高端产品迅猛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譬如,格力发布的GMV6Solar光伏直驱多联机、AI8度变频空调等产品,精准契合市场趋势,成为打开东南亚高端市场的“金钥匙”。

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打破日系垄断的十年进击

回顾格力在东南亚的十年征程,没有闪电式的狂飙突进,只有步步为营的持久深耕和主动进击。信任的基石,始于破解“水土不服”的困局——东南亚高温高湿高盐分的极端气候、电压不稳的供电系统、分散多元的渠道网络,不少外来品牌纷纷折戟于此。

2015年前后,东南亚空调市场被大金、三菱电机等日系品牌主导,市占率超六成。彼时的中国家电企业,大多以OEM代工身份参与市场分工,为日系品牌生产贴标产品,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中国制造”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等同于“低端、廉价”,品牌影响力几乎为零。

格力面临的困境更为具体。东南亚高温、高湿、高盐分的极端气候,对空调的抗腐蚀、制冷效率提出了严苛要求;部分国家电网电压波动大(印尼电压波动范围可达160V-260V),普通空调频繁出现停机故障;分散的渠道网络和复杂的文化差异,让外来品牌难以建立稳定的销售体系。不少国际品牌在此折戟,某欧洲品牌曾投入数亿美元开拓东南亚市场,最终因“水土不服”黯然退出。

更令人无奈的是品牌偏见。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早年赴南非考察时发现,当地用户虽认可格力空调的静音效果,却常因运行声音过小出门忘关;东南亚经销商曾建议格力去掉“中国制造”标识,换上“合资品牌”标签以促进销售;类似2002年巴西市场“GREE”商标被抢注、员工建议宣传“德国制造”的困境,在东南亚市场同样上演。

但董明珠的态度始终坚定:“品牌是企业的根,中国制造不是低质的代名词,我们必须用产品改变偏见。”这种坚持,成为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理念的初心源头。

2018年,格力正式启动“自主品牌优先”战略,这是其全球化征程的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格力虽已进入东南亚市场,但OEM订单占比超70%,自主品牌仅在部分低端市场零星布局。战略转型后,格力逐步削减OEM订单,将资源集中于“GREE”和“TOSOT”双品牌建设,总部专门设立“全球自主品牌战略部”,统筹海外市场运营;东南亚核心市场以子公司与直营团队取代区域代理,实现对市场的直接掌控。

渠道改革是转型的核心抓手。格力放弃了依赖多年的区域代理模式,在泰国、新加坡、印尼等核心市场成立子公司,组建直营团队,直接掌控销售渠道和终端价格。这种模式虽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却彻底解决了多层级分销稀释利润、代理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以泰国市场为例,格力深耕15年,已构建起覆盖经销商、工程、电商的全渠道网络,与Lazada、Shopee、JDCentral等主流电商平台达成深度合作,电商渠道销售占比实现快速增长。

服务创新则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针对日系品牌普遍推行的“3年包修”政策,格力在印尼推行的“5+10”服务,涵盖核心零部件更换、上门维修等全流程。这一举措在市场引发轰动,虽使格力每年增加约2%的运营成本,却迅速赢得消费者信任。印尼一位经销商回忆:“疫情期间,我们的售后团队冒着风险为用户维修空调,这种服务态度让很多原本认日系品牌的客户转投格力。”

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定制化产品攻克市场痛点

格力深知,品牌信任的根基是产品实力。东南亚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和用电环境差异巨大,通用型产品难以满足本地化需求,格力因此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解决方案。格力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多元需求,格力摒弃了“国内产品复制出海”的简单模式,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解决方案,聚焦AI智能、绿色能源、灵活安装三大核心,精准击中市场痛点。

在泰国,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高温高湿和空气污染问题突出。格力针对性推出AI8度变频空调Airy,搭载自主研发的G-learning AI算法,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调节运行模式,节能率高达15%。

该产品融合HEPA高效过滤、UVC紫外杀菌与冷等离子技术,构建起“三层空气净化系统”,能有效去除PM2.5、甲醛等污染物,配合四向送风设计和19分贝超静音运行,完美适配当地住宅与酒店场景。

印尼市场的核心痛点是电网不稳和场景多样。格力灵动多联Free Match空调应运而生,其150%的高配比设计、自由组合的室内机和精简型G-Max外机,可灵活适配中小型别墅、商铺等不同场景。更关键的是,该产品采用宽电压启动技术和自动故障保护系统,能在160V-260V的电压波动中稳定运行,解决了印尼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用电难题。

新加坡对能效与环保的要求近乎严苛,格力全球首创的GMV6 Solar光伏直驱多联机在此找到用武之地。该产品以99%的光伏直驱效率实现“零电费、零排放”,模块化并联架构可灵活匹配写字楼、政府机构等各类建筑,搭配远程监控系统和智慧运维平台,在绿色建筑、高端商业体、政府机构中表现卓越,全面对标新加坡“Green Mark”最高认证标准。

支撑这些产品创新的,是格力深厚的技术积淀。其自主研发的超高温制冷(68℃)、超低温制热(-40℃)技术,在东南亚湿热环境中表现出色;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技术实现1-200Hz超宽频运行,获国际领先认定;黑钻翅片技术大幅提升空调抗腐蚀性能,使产品使用寿命延长至15年以上。截至2025年,格力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件,拥有50项“国际领先”技术认证,这些技术成为打破日系垄断的核心武器。

产能布局的全球化是格力降本增效的关键。截至2025年6月,格力在海内外建成77个生产基地,涵盖空调、生活电器、工业制品等领域,形成“就近生产、产区协同”的格局。在东南亚,格力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成本和运输成本,使空调制造成本较日系品牌低20%-30%。这种成本优势并未转化为低价竞争,而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服务升级中,形成“高端产品、合理价格”的竞争优势。

“第二主场”的本地化运营更让格力扎根当地市场。在新加坡,格力构建起“三位一体”服务矩阵:标准化快速响应售后体系确保24小时内上门服务;联合新加坡理工大学打造区域技术培训中心,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联动经销商推出“品牌体验+技术支持”复合终端,让用户直观感受产品价值。在组织架构上,格力将决策权前移至地方公司,子公司可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方案,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十年深耕终见成效。格力在东南亚市场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的跨越,自主品牌出口份额从30%飙升至80%,在印尼、泰国等市场的销售增长率与市场份额均居行业前列,成为少数能与日系品牌正面抗衡的中国力量。

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从“卖产品”到“卖价值体系”的升级

与多数中国家电企业依赖代工的出海模式不同,格力在东南亚推行的是“完整价值体系输出”战略。其售卖的不仅是空调产品,更是集技术内核、服务标准与品牌承诺于一体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产品壁垒,通过服务升级增强用户粘性,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溢价能力。

以格力在东南亚的高端化布局为例,其推出的GMV6 Solar光伏直驱多联机,不仅解决了能效问题,更提供了智慧运维、绿色能源管理等附加服务,帮助商业用户降低运营成本。这种“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模式,使格力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品牌价值的提升更体现在用户认知的转变上。十年前,东南亚消费者对格力的品牌认知多与“低价”挂钩,而今“节能、智能、可靠”成为对格力的主流评价。一位印尼经销商称,客户从只认日本品牌到主动询问“是不是GREE”,格力用十年持续的产品可靠性验证与品牌形象积累,成为当地消费者信任的国际大牌。

近年来,众多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全球化策略,以精细化运营和战略性全球布局取代简单“走出去”模式,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完整产业生态系统。格力作为中国空调行业领军企业,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十年布局,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典型。

格力在东南亚的发展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展现出精准的战略节奏感。2015-2024年的“扎根期”,格力采用代理商模式,借助本地代理商的资源优势快速完成产品铺货,打开市场空间。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活下去”,通过OEM订单积累资金和市场经验,同时调研本地需求,为后续转型做准备。

但随着市场发展,该模式弊端显现:多层级分销稀释利润,代理商服务能力有限,终端用户售后需求难以及时响应,服务滞后问题成为品牌口碑提升的瓶颈。

2025年起进入的“伸展期”,格力启动全面革新,推行直营+体验店模式,重构渠道体系。先后在泰国、新加坡、印尼成立子公司,统一负责当地销售与服务,推出GREE EXPERT SHOP体验店,提供产品展示、方案设计、售后维修一站式服务,彻底打通“销售-服务-反馈”的闭环。这种模式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试点验证、运营优化后再向全东南亚推广。

格力在东南亚的成功,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本地化运营三大支柱协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定制化产品解决市场痛点,建立竞争壁垒;品牌建设是价值放大器,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服务标准,提升用户认可度;本地化运营是落地保障,通过产能、渠道、人才的本地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三大支柱形成了相互强化的闭环:技术创新支撑品牌建设,使“GREE”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品牌建设带动本地化运营,吸引优质经销商和合作伙伴;本地化运营反哺技术创新,通过收集市场反馈优化产品设计。例如,格力在印尼市场发现用户对空调抗电压波动的需求后,迅速投入研发,推出宽电压产品,该技术随后又应用于其他新兴市场,形成技术复用效应。

对比日系品牌,格力的优势在于“灵活创新+成本控制”的组合。日系品牌虽技术成熟,但产品迭代周期长,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格力则凭借自主产业链优势,将产品迭代周期大幅缩短,同时通过本地化生产控制成本,形成“技术领先、价格合理”的竞争优势。

从OEM代工到高端出海,格力东南亚十年逆袭的底气从何而来?

 

中国品牌出海的格力路径

格力在东南亚的实践,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多以“规模扩张”为目标,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依赖OEM代工赚取加工费;如今,以格力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开始追求“价值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获取更高溢价,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

这种转型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新兴市场消费升级,单纯的低价产品已无法满足需求,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口碑和服务质量。

格力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因地制宜”的全球化方法论具有可复制性。这种方法论的核心包括三点:一是精准定位市场需求,通过深入调研找到当地市场的核心痛点,推出定制化产品;二是构建本地化能力,在生产、渠道、服务等环节实现本地化运营,降低成本并增强用户信任;三是坚持长期主义,不追求短期利润,而是通过持续投入技术和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东南亚之外,这种方法论已在其他市场得到验证。在巴西,格力通过本地化生产和针对热带气候的产品创新,成为巴西空调第一品牌;在中东,其超高温制冷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国际同行。这些案例证明,“因地制宜”不是简单的“入乡随俗”,而是基于市场需求的系统性创新。

未来,将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双驱战略,在拉美、中东、欧洲等地区复制东南亚经验。在拉美,依托巴西生产基地,辐射阿根廷、墨西哥等市场;在中东,聚焦沙特、阿联酋等高端市场,推广超高温制冷产品;在欧洲,通过技术、渠道的合作进入高端市场,打造“欧洲认可的中国品牌”。

董明珠曾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技术、用品质、用服务,让全球用户感受到中国制造的温度。”这句话道出了品牌出海的本质——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技术、服务与文化的全方位渗透。

真正的全球化,是用实力赢得尊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论调不绝的当下,格力的成功出海证明,中国制造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本地化运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与全球市场的共赢。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17小时前
Next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 巴奴食材展首登国际舞台,地理标志产品点亮国际博览会

    9月19日,备受瞩目的第一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主题“地理标志引领高质量消费”,由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组委会承办,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和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重点支持。罗马尼亚农业部国务秘书维奥莱塔・穆萨特、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马克西姆,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崔小浩等领导出席相关仪式。 在这一国…

    6小时前
    0
  • 逐梦鹏城:空格教育带你轻松入户,拥抱人生新机遇

    深圳,这座充满奇迹与活力的城市,是一部拼搏奋斗的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它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许多城市几百年的路。这里,有无数人的梦想与汗水,有无数的机遇与挑战。它告诉我们,只要敢闯敢拼,勇于创新,就能创造奇迹。 入户深圳,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广州空格教育盛世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专业、高效、可靠的入户服务,从学历入户的精准指导、到职称入户与技能入户的全…

    17小时前
    0
  • 从信任到托付:平安福理赔30万后,她选择为爱加保

    当30万元平安福重疾理赔款如期到账,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客户王女士(化名)在倍感安心的同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立即为女儿追加投保保额40万元的爱满分保险,总保费12万元。这不仅是一份保单的延续,更是对平安人寿专业服务与保障价值的深度认可。 以爱之名 为家庭筑牢保障 王女士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深谙保险对家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17年,她多方比对产品条款、保障范…

    17小时前
    0
  • 这个十一跟着大耳狗、酷洛米和Hello Kitty一起国庆嗨嗨

    2025年秋,全球高端光学美肤品牌Ulike牵手国际知名IP品牌三丽鸥,将Ulike三款明星产品于Hello Kitty、大耳狗、酷洛米三位广受欢迎的角色相结合,推出定制联名礼盒。它们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展现了科技美护与个性表达的完美结合,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兼具科技效能与情感陪伴的家用脱毛新体验。 大耳狗与Ulike Me:青春群体的萌系入门 天真治…

    2天前
    0
  • 对号入座!爷爷不泡茶「水果人格」饮品清单: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口味

    一杯茶饮,竟然能透露你的性格秘密?爷爷不泡茶将非遗米酿与新鲜水果创新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水果人格饮品系列。 2025年8月,他们在广东举行的100店庆活动,推出了以果香与茶底巧妙结合的系列饮品,每款都蕴含着独特的“水果人格”,看看哪杯最适合你哦! ▲ 图源官网 四大水果人格,对号入座! 荔枝型人格:温柔纯粹 如果你是荔枝人格,你很可能外表甜美可人,内心却有…

    4天前
    0